全新勵志電影《一路瞳行》 真人真事改編

失明家庭的復和故事 衝破兩代溝通屏障 成為追夢同行者

「幸福傳聲基金會」再次推介一齣全新勵志電影《一路瞳行》,由新導演朱鳳嫻 JUDY執導,電影改編自導演朱鳳嫻的成長經歷,父母失明,誕下視力健全的女兒,女兒長大後深覺自己只是父母的盲公竹,對家人又愛又恨。電影由影后惠英紅、吳岱融飾演失明父母,吳千語飾演女兒。

 

電影現已接受包場
「幸福傳聲基金會」為電影的「媒體關懷伙伴」,期望聯同各關顧組織、學校、機構、企業、教會,一同以電影關懷及療癒有需要的心靈。如有興趣參與在10月及11月舉行的電影試映會及了解包場詳情,包括安排片後分享嘉賓及生命教育教材,歡迎請致電21552800查詢。

 

 

戲院包場資料下載:包場申請表

 

【故事大綱】
擁有一雙明眸的芷欣,卻有一對失明父母。
小時候未識人間疾苦,芷欣與父母相處融洽溫馨。但日漸長大,芷欣意識到自己的家庭與一般有異,亦開始感受到旁人異樣的目光,令她盡量避免和父母一起出現人前。她亦發覺父母對她越來越依賴,照顧父母的擔子日漸讓她窒息。她有繪畫的天賦,一直渴望能到外國攻讀藝術,從此擺脫父母,離開這個家,過一個屬於自己的人生。
一天,這個機會真的到來,她才發覺自己無法割捨這個家。

【導演闡述—朱鳳嫻】
作為一個藝術創作者,我一直在問:「什麼題材的作品最能觸動自己內心?」
我很想創作以「家」為主題的故事,因為自己生於一個有缺陷的家庭──雙親失明,原生家庭對個人成長實在有深遠的影響。
自懂事後,我一直祈求奇蹟:有一天我的父母能復明,看自己一眼。但漸漸長大,我明白奇蹟是不會發生的。於是,我轉而嘗試用最大努力擺脫他們,甚至不去承認他們!
話雖如此,我體內卻同時流着他們的血,從小受着他們看事物的價值觀教導,甚至生活上也創造出我們獨有的相處模式⋯⋯這些都揮不去、抺不掉。
最後,我把這矛盾的心情,愛與痛都轉化成這部電影。創作過程中,我終於明白,不一定要有完美的家。憑着愛與信念,即使咒詛也能變成祝福。

領銜主演:惠英紅、吳岱融、吳千語  主演:楊天宇、陳貝兒

【出席試映會嘉賓 一致好評 熱烈推介】

郁德芬博士 (心光盲人院暨學校院長 BBS, 太平紳士) 
「電影不單很坦白去講及跟視障父母相處的衝突,最重要的訊息是 大家沒有放棄,而且互相支持,所以能夠有一個豐盛的人生。電影也提及很多視障朋友在人生路上還有很多挑戰要去克服,憑著信念,相信我們每一個人能夠建立自己人生,跟家人及社會的關係。」

 

張翠儀校長 (沙田循道衛理中學)
「我看完之後有很大感覺,因為除了女主角之外,我發覺他周邊的人每一位也是主角,原來生命不是看自己為主角,身邊的人、家人、老師、朋友也是主角,我看到這個故事生命影響生命,而且在每一天,雖然眼睛好像看到這個世界很美麗,原來更加美麗的反而不是用眼睛去看,用心去感受生命的歷程,成長的故事。我在這裡呼籲各位老師同學一起欣賞這套電影,原來有很多互動,不是別人的故事,看的時候有很多觸動及感受也是自己的故事。」

洪楚英校長 (救世軍卜維廉中學)
「我感受良多,因為劇中的故事除了真人真事之外,也讓我聯想起若干年前,之前自己服務的學校,也有一個學生有類似的情況,他父母是一對聾啞夫婦,在照顧層面,記得當年跟他聯繫的時間,要多加很多功夫,也看見當中這個家庭有很多矛盾,跟這套電影有類似的情節。讓我反思社會上或者現在社會上資源,對一些需要受照顧的家庭,聯繫上要做得更好,這套電影觸發我,除了適合父母或有需要的人士去欣賞,其實整個社會問題,也值得社會去關注。」

屈佩芬校長 (南亞路德會沐恩中學)
「很久沒有試過哭得這樣厲害,真的很感動,因為不單是朱小姐故事感人,我相信片尾提到的Family,其實很多人都不明白Family的真正意思是什麼?故事內容真的能帶出這個意思,其實每一個人也需要家庭,不是因為你付出多少,是因為情感上你很需要他們。我呼籲特別是中學的家長,你來看過之後更能明白子女的想法,積極鼓勵你們一起來體驗及分享家的意思。」

陳錦輝校長 (馬鞍山循道衛理小學)
「看過這齣《一路瞳行》,我覺得是一個好好的生命教育電影,特別是兩代的人,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重建、傷和,這齣電影能夠帶出這個效果。我極力推薦學校、家長及學生一起欣賞,因為當中有很多感動點,而且是一個真實的故事。也帶給我們另外一個觀點,在這個社會之中有不同的族群,他們也要爭取福利,希望這齣電影帶給我們這個效果,極力推薦。」

藍正思校長 (衛理中學)
「在這一套戲讓我們看到一個家庭裡面,年輕人和家長之間如何從互相看不見到看得見。家長學習看到年輕人那種成長的掙扎,年輕人看到父母作為家長的心情,是一套可以讓許多家庭復和的電影。我誠意推介學校把這齣戲作為生命教育的電影及包場。另外對一些視障人士的關心,讓我們重新從他們的角度看到他們的需要。」

關志偉先生 (失明人士) 
「我是一個完全失明的人。很多時候我們怪責父母生下我們,但電影帶出一個訊息,把你生下來,不是要你幫助誰或是要做什麼,不 是一個負擔,其實是要讓你享受人生。我覺得電影比槍戰及追車片更成功、更好,值得推薦讓年青人去看。」

陳群好校長 (港澳信義會明道小學前校長)

「電影當中我看到很多對比,兩代、黑與光,其實絕對不是因為失 明及正常視力人士的溝通,反而是兩代人如何溝通。電影適合小學生看,認識失明人士的世界,讓中學生明白父母在成長中的阻攔是因著愛,反思如何運用生命,父母更能學習如何對孩子去表達 愛。」

 

陳加恩校長 (興學證基協會義務總監)
「導演是在說自己家中的故事,有一句說話很觸動我,父母為何帶我們到來這個世界,這是不能選擇的。對的,我們是沒有選擇地來到這個世界,但父母跟我們的關係的選擇及發展是可以參與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