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一些事件,以致尊重一些事件及認同一些事件,其實是可以分階段,不是我一看到便立刻要認同或者不認同,跳得太快太二元,便“逼死”自己。
其實我自己身邊有很多不同“顏色”(政見)的朋友,但我們仍然是幾好的朋友,為什麼? 因為大家或者我會跟他們開心見誠地分享,我會聽,但我會說兩件事,第一,我尊重不代表我認同,我尊重你,但我不一定需要認同你,所以我也希望你容許我選擇聽,或者聽完沒有反應,或者聽完,我尊重你,不過我不認同你,那我便會先知道自己立場。第二,我也會請求我身邊的朋友同意,如果我真的撐不着,可否讓我開聲說夠了,我可否先停一停?但如果你沒有pre-empt,先給大家一個共識,可能別人會覺得你很brunt,例如突然間在Facebook unfriend我,這便很難回頭。
但無論是Facebook或是朋友交往,大家都要有一個共識,做朋友為什麼不可以先有共識? 我太太很像樂樂所說,很受牽動,她曾跟我提及過,說如果她自己撐不着,不如我們暫停討論,請你不要介意。我覺得這也是不錯的態度。但其實我們自己也可以跟自己這樣說,真的可以跟自己心說,若果我真的撐不住着,如果我想離開的時候,不代表我軟弱,我想暫時放下,只是暫時,正如unfollow你30日,又不是不跟你做朋友,我想這傷害沒有那麼大。
我們不要兩極化,因為我們不是chop off從此不接觸,或者不可以離開一定要接觸,這正是我所說的兩極, “逼死”自己。不是我一定要跟進到底,就是我不理會,這個世界跟我沒有關係,我是世外高人。太抽離會自責,太投入會燒傷自己,兩個都會讓自己在困境裏面,所以回到Facebook那個unfollow 30日,短暫的,晚上時,想着我明天要interview,八時要起床,又或者今天我已“抬了五澹泥” ,今晚我可否休息一晚?容許自己休息一晚,我想這是在spectrum裏面選一個自己舒服的位置。
除了剛才我所說的事實,但Kerry加了一個concept,選擇,如果我是沒有選擇地,我一定要追看到自己崩潰,又或者我真的撐不住,我完全不看,讓自己很冷漠自責,我們便很慘,我們是一個受害者,被世界被、情緒牽着走。但如好像現在我們這樣,朋友間的傾談,我們知道原來有選擇,我們可以在不同位置作選擇,我們再有情緒,無論是自責、冷漠、火紅,原來選擇這些變成我們的代價。不知道大家會否覺得有些不同,我們經過選擇的程序,是我自己選擇這樣看,無論發生什麼事,那些都是我選擇的成本。但如果我們沒有容許自己去選擇,發生任何事,我都是受害者。」
BVF記者
(反修例風暴)
■報料熱線﹕inews@bvf.world / 2155 2800